類別:臺灣南島民族
所屬族群:阿美族
登錄號:20100100007
藏品描述:阿美族人在遠行或是狩獵時,則會隨時攜帶火種罐。火種罐大多取上下有節的竹管製成,首先裁切竹管為筒身與筒蓋,接著鑿削筒身的接口外緣與筒蓋內側,使其密合,並在竹筒外側以籐皮捆箍加固。依照火種罐內容物的不同,可分為兩種類型,一為罐內放置有燧石、樹皮纖維所製作的火絨或是火媒棒,生火時將火種置於薪柴之上,再用隨身刀具敲打燧石,即可點燃。另一種則像本件典藏品,在竹筒內塞入可以長時間燃燒的木材,保持在低氧的狀況,能夠持續維持火星不滅,如同中國古代所使用的火褶。筒蓋外套上三圈籐編環,用於保護筒蓋。筒蓋口緣處有削薄痕跡,目的在於讓筒蓋與筒身可以密合套入,筒蓋頂端則刻鑿出一道裂隙,作用在於交換空氣,讓火種得到新鮮氧氣保持火星燃燒。竹管兩端中空無節,目的在於保持筒內的空氣能夠互相流通,與竹片合用於固定火種。除了固定作用之外,竹管也用於隔絕竹筒與火種,木頭在燃燒時的火星仍會燒灼物品,竹筒則成為保護外層竹筒不被燒灼的保護層。另外在使用火種生火的時候,竹管則變為方邊拿取與移動火種的握把。
木頭部件主要扮演火種的角色,木頭的一端有燃燒過後的炭化痕跡。做為攜帶方便的火種,需要選擇能夠在暗火的狀態,保持火星長時間不滅,不過目前無法推論是何種木材。有些火種會使用紙類與木材浸泡易燃的化學物質,如黃燐等。是否有浸泡易燃物質也須要進一步的檢測。
竹片的作用主要藉由填補火種與竹管之間的空隙,在攜帶移動的過程中,使得火種不易因為晃動而熄滅,也達到固定火種的作用。此外隨著火種的燃燒,火種會越來越短,藉著竹片的固定也可以調整火星的位置始終保持在最頂端,不會因為火星掉落到竹筒深處而熄滅。
藏品描述-授權標示: